3 月 4 日,化工巨头巴斯夫宣布推出全球首个生物质平衡聚醚砜(PESU)产品 ——Ultrason® E 2010 BMB,该产品已获得 ISCC PLUS 认证,标志着可持续材料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。这一创新产品的问世,不仅体现了巴斯夫在绿色化学领域的技术实力,也为塑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。
图片来源:网络
生物质原料与绿电结合,大幅降低碳足迹
巴斯夫的 Ultrason® E 2010 BMB 采用生物质原料和 100% 绿电生产,根据 ISCC PLUS 认证规则,产品源头使用可再生原料取代了部分化石原料。巴斯夫表示,产品所需的 50% 化石原料被 ISCC PLUS 认证的生物循环原料所取代,这些可再生原料主要来自有机垃圾等非粮生物原料。通过在德国路德维希港生产工厂中使用可再生原料和绿色电力,该产品的碳足迹显著低于标准材料,为客户提供了更环保的选择。
直接替代解决方案,降低用户转换成本
巴斯夫强调,Ultrason® E 2010 BMB 是一种直接替代解决方案,其特性和质量与传统 PESU 相同,用户无需重新认证由该产品制成的应用,也无需调整现有的注塑或挤出制造工艺。这一优势使得客户能够在不改变生产流程的前提下,轻松实现产品的可持续升级,降低了使用可再生材料的门槛。此外,巴斯夫还提供该产品的碳足迹数据,帮助客户更好地了解产品的环境影响。
为何选择聚醚砜?综合优势凸显
巴斯夫首次将生物质产品瞄准聚醚砜,主要基于产品性能、应用场景和市场竞争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。
优异的综合性能:聚醚砜在三种聚砜材料中表现突出,兼具双酚 A 型聚砜和聚亚苯基砜的优势。其电学、力学和热学性能均优异,可在 180℃的环境下长期使用,且加工性能良好,能够按照常规热塑加工技术进行加工,满足了众多高端应用的需求。
新兴领域潜力巨大:聚醚砜在薄膜等新兴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,尤其是在当前火热的氢能产业中。聚醚砜可用于碱性电解槽和 AEM 电解槽隔膜材料,随着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,对高性能隔膜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。
国外技术优势明显:尽管国内聚砜材料产能近年来快速增长,但目前仍以双酚 A 型聚砜为主,聚醚砜的国产化程度较低。巴斯夫凭借其在聚醚砜领域的技术优势,推出生物质聚醚砜产品,有助于巩固其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。
提前布局,有望在氢能市场斩获先机
在全球碳政策收紧的背景下,产品碳足迹已成为衡量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。巴斯夫在早前便推出了电解槽聚醚砜极框、隔膜材料等产品,提前布局氢能产业。随着国内氢能产业的迅速发展,以及欧洲碳关税政策的逐步推进,巴斯夫的生物质聚醚砜产品有望凭借其低碳足迹和高性能优势,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,赢得可观的市场份额。
国内外市场概况
(一)全球市场
2024 年全球聚醚砜(PESU)市场价值为 4.7173 亿美元,预计 2025 年将增长至 4.9437 亿美元,到 2033 年将达到 7.1936 亿美元,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(CAGR)为 4.8%(2025 年至 2033 年)。
(二)国内市场
中国聚醚砜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,随着国内企业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增长,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。国内对高性能工程塑料的需求日益增加,尤其是在航空航天、汽车、电子等行业,聚醚砜的应用前景广阔。同时,国内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的推进,将进一步促进生物质平衡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推广和应用。(内容、图片均来源于网络)